close

46955651_1924283567691527_7593339425837285376_n.jpg

(一)    淺談現今「魏晉風漢服」與實際上魏晉服飾之差異

  現代商家臆造之「魏晉風」,假該時期風流放曠之名加以古裝仙風道骨之形而成,此類「魏晉風」被貶稱為「味精風」、「魏晉瘋」等。其出現於漢服商家初期,因考據普及不周,多數誤認為漢服,今或可將其衣裝拆解,單品而論其「歷史存在與否」、「時代對應與否」,卻不可合為一體妄稱「魏晉時期服飾」。

 

  主要為兩類:三件套(交領衫、齊腰裙、大袖衫)、兩件套(直裾式袍衫、大袖衫)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一

(廣袖交領衫搭齊腰褶裙,攝影/林杰儒、模特/雪蝶)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二

(廣袖交領衫搭齊腰褶裙,攝影/雪蝶、模特/周夏)

  首先三件套拆開來乍看似乎符合漢服形制,然而既說為「魏晉」,則需以當朝而論。

  商家所做之「交領衫(通裁開衩)」多為「交領(或淺交領)短衣搭廣袖」,放眼所有朝代,皆無此類文物足以支持存在。

  而商家裙子多為一片方布打滿順褶,此類裙子於漢族中亦無出土文物支持,即便有,也只可能存在於宋代以後,何況考據為「證有不證無」。且魏晉時期之裙,結構上為直角梯形裁片拼接。

  至於大袖衫,魏晉壁畫中無此穿著,須到唐五代後才見壁畫中有此類衣服(無出土文物,不知其真實結構與剪裁),文物之出土,已至宋代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三

(商家「大袖衫」搭「直裾」,攝影/ Hung Chien Kao、模特/雪蝶)

  再談直裾式袍衫,馬山楚墓與馬王堆皆出土過直裾式袍,然結構與商家所做有著天壤之別,商家所做之「直裾」為早期漢服資訊不足時商家參考影視劇造型所做——三件套淵源亦同為90年代古裝劇中造型,如朱茵紫霞仙子造型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四

(《大話西遊》朱茵-紫霞仙子造型,圖片源於網路)
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五

(《英雄》梁朝偉-殘劍;張曼玉-飛雪造型,圖片源於網路)

  部分商家製作出「魏晉風」並稱考據,但所舉之文物或如《女史箴圖》、《洛神圖賦》。此二者原作傳為晉顧愷之作品,然則前者現存二版絹本,一為南宋摹本,而為唐代摹本,後者更至明清也有摹本,時間相聚魏晉已有數百年。其後世文人想像之漢魏兩晉南北朝服飾,與實際當朝時世裝相差甚異,更遑論今人在未加以求證之下所做「魏晉風服飾」。

  有云「衣裳博大」,其擷取自《晉書.五行志.服妖*》:「晉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,風流相放,輿臺成俗。識者曰:『上小而下大,此為禪代之像也』尋而宋受終焉。」

  閱讀全文,可知不得以「衣裳博大」斷章取義,通篇證實衣裳博大僅為東晉末年之事,百來年國祚,不可以衰敗末年之服飾代表一整個朝代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六

(東晉.顧愷之《洛神圖賦》,宋摹本,圖片源於網路)

  「雜裾」於本刊第二期略作提及。

  本篇所使用之照片,其雜裾上下相連,有一說應為腰襴殘片之誤判。此外,其一不符合魏晉之袖形、二不存在衫襦之要點「腰襴」、三裙子剪裁方式為宋以後甚至現代方式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七

(商家「雜裾」,攝影/雪蝶;模特/江策)

  部分人以「風」一詞辯論。認為只要有當時風骨/風度(附錄)即可,或認為符合自己心中之「魏晉風格」即可作為「魏晉風現代漢服」等。

  首先,以前者而論,則魏晉時期將會是充滿狂狷放蕩、禮樂崩壞,此國家還能存在百年有餘,的確令人疑惑。此類攝影圈中喜愛之「魏晉風」,不過是擷取了最容易拍得好的那一面罷了。故然人樂擇美而從之,卻不可忘嗑藥裸裎、叫囂翻白眼、與豬對飲等,亦為魏晉之事。

  並有飄飄然之行止,又言「衣尚白」,乃是因為五石散等藥物引發躁熱,將外衣脫去所誤傳(貼身衣衫為白色)。兼與商家謬誤之「魏晉風」不同處,當處於藥物影響之下,渾身發熱,褪裙著褲,不似今日所見為著裙。

  再論後者,一件衣服不會因為單一或部分群體臆想它是什麼,就可以把歷史全盤否定。

  點一「亂」字,故有天下之頹靡、亂世之英豪,俠骨仙風可為當世之趨勢,「魏晉風骨」自得以在後世心中成一席之地,卻不可強加與史實不符之古裝戲服為歷史。

 

  又有「現代漢服」四字之過度使用,此一詞所指概略為「現代人所穿之正統傳統服飾」,並不可將一切事物套用,如「商家魏晉風」、「兩片式套穿裙」,純粹依憑想像而無承襲形制,兩晉即便遭逢亂世,也依舊承襲東漢正統衣冠制度,並非隨意而就。

  引洛梅笙之言:「如果真講傳統,没有定式算什麼傳統,傳統二字拆開就是傳而統制,漢服今天最致命的點就是某些人過於隨性,在心裡並不真正的尊重傳統,總是把個人喜好凌駕於客觀之上,在没有充分了解以及分析現存資料的情况下枉談解决之道,漢服最終的出路生死取决於這群人眼光有多遠。」

 

(二)兩晉、南北朝服飾概說

  衫襦褌袴帬介紹可見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常見漢服上衣/下裝辨析。

 

  兩晉時期男子裝束有:單衣*、衫、襦、帬*、褌、小褌、裲襠*等,至少七種。

  兩晉時期女子裝束有:衫、襦、褌*、小褌、袴*、帬、裲襠等,至少七種。

  其中,以女子裝束為例,上衣部分,衫貼身穿於最內層,並在內衣(方衣、涼衣)之外,襦穿於衫之外,不可逆。

  《說文解字》:「襦,短衣也」,指其長度不過膝蓋,並魏晉時期衫襦分裁需有腰襴。襦之袖端*可有可無,腰襴色多與上半部相異,可置於裙內或外*。襦有各種款式,譬若「單襦」、「夾襦」、「複襦」等,可衣節氣搭配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二

(袖端,圖源:《甘肅花海畢家灘26號墓出土的絲綢服飾〉)

  而衫皆白色,無袖端、晉代衫子通袖為所有衣物中最長,少數情況下可單穿(如炎熱天下居家穿著、農林勞作等無須講究的場合)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八

(厭衤要 - 裙掩衣,東漢流行腰襴在內,攝影/雪蝶;模特/黛玉)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九

(外出 – 衣掩裙,西晉流行腰襴在外,攝影/羅勻蔚;模特/雪蝶)

  裲襠無袖,其有二分,一為鐵裲襠(裲襠甲),為兵士戎服(至明代依舊存在);一為漢代內衣,當著於衫之下,如男子夏日勞作可單穿裲襠,同打赤膊之意,日常再於其上增加衫襦禪衣等衣物。

  裲襠後有外出,《晉書.五行志》:「至元康末,婦人出裲襠,加乎交領之上,此內出外也。」舉前涼墓出土緋繡羅裲襠,則合乎服妖紀載,著於襦之下、衫之上。另,南北朝至隋唐,男子裲襠外穿於褲褶*並非服妖,而是由本就外穿的鐵裲襠演化而來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

(男子裲襠單穿與女子裲襠穿於襦下,圖片源於網路)

  有半袖。東漢《釋名》:「半袖,其袂半襦而施袖也。」即穿於長袖襦之上的短袖襦。多見於兩晉十六國女子裝束。男子若穿著,則穿於長袖襦之下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一

(仿東漢尼雅墓半袖裙襦,授權:梅雪無名)

  下身著褌、袴,外穿裙。一般而言,褌(最內層貼身衣物)、袴露出為失禮,少數情況下可單穿(如炎熱天下居家穿著)。裙為交窬裁*(梯形拼接)之間色裙或單色裙。

  三國兩晉裙子剪裁為上窄下寬,半褶大襬裙,其中單色裙為男女通用,男子衣物因上下顏色較為統一,容易被誤認為袍。而間色裙之出現最晚不過新朝(至唐代止),為女子獨有,當代依裙子顏色為稱,如緋碧裙。

  有緣裙,指以密集褶子做緣邊的裙子,為男女通用款式。緣邊於衣袖上亦可見。約流行於漢代至西晉期間(東晉資料匱乏難以佐證)。

  另有一類似於明清馬面裙外觀的裙子,尚無名稱,形制近似於清代無褶闌干馬面裙,依壁畫及陶俑推斷,此種剪裁可能為顯身型修長,或仿蔽膝*。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三

(似馬面裙外觀-北魏陶俑,圖片源於網路)

《玉生煙》古風誌第三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四

(似馬面裙外觀文物線圖,圖源:〈尼雅95一號墓地3號墓發掘報告〉)

 

註:

單衣:單以吐魯番出土十六國時期《北涼趙貨隨葬衣物疏》而言,比對漢代可知,男子衣物較女子多保留一些前朝風格,或可推論兩晉時期女子已不流行禪衣。

帬:同裙。

裲襠:讀音「兩當」。《釋名.釋衣服》:「裲襠,其一當胸,其一當背也。」又可做「栢腹」(《廣雅.釋器》)。

褌:讀音「坤」,即合襠褲。

袴:讀音「褲」,即開襠褲。

袖端:即褾、祛。

襦可置於裙內或外:為流行趨勢。東漢流行穿於裙內,西晉末由於裲襠外出而逐漸流行為穿於裙外,即腰襴露出(厭衤要)。

服妖:《尚書大傳.卷二》:「貌之不恭,是為不肅,厥咎狂,厥罰常雨,厥極惡,時則有服妖。」《漢書•五行志》:「風俗狂慢,變節易度,則為剽騎奇怪之服,故有服妖。」凡違背社會禮儀及風俗皆為服妖,即「奇裝異服」,男著女裝、女著男裝、穿戴不合身分地位場合之服裝皆為服妖。

褲「褶」:讀音「錫」。

交窬裁:衣料剪裁拼接的一種方式。窬,讀音「輸」。

蔽膝:漢晉時期不分貴賤均可穿著,後世則保留於非日常服飾之中(禮服、祭服、樂舞服等)。


附錄:

(一)魏晉風骨

  在「魏晉風」在漢服上大做文章以前,更常以「建安風骨」出現,指文風慷慨悲涼、剛健明朗。最著名的就是「三曹」(曹操、曹丕、曹植)、「七子」(孔融、陳琳、王粲、徐幹、阮瑀、應瑒、劉楨)。

(二)魏晉風度

  又說魏晉風流,是指性情瀟灑、清俊脫俗。

  近代美學家宗白華在〈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〉裡有言:「漢末魏晉六朝政治上最混亂,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,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,極解放,最富於智慧,最濃於宗教熱情的時代,因此也是最富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」。

  儒學衰弊政局殘破之下,人們價值觀也跟著轉變,開始重視自我存在、質疑天道。魏晉以降,儒家思想不再是唯一標準,諸子思想崛起,每人都以自主思想來表達意見,比如莊子不拘禮法傲視權貴,放曠飄逸的特質就成為了魏晉士人所追求的目標。

  所謂象由心生,他們藉由外在來表達內在精神與思想,由「形」示「神」。雖然後來或許走得過頭了,但是在性情上不減率真。

  而表現在行為上的除了言行舉止以外,還有服藥、飲酒、裸裎……魯迅確實把「魏晉風度」歸結為藥、酒、姿容、神韻,但在其「簡約雲澹,超然絕俗」之下是有深情的、是有故事的,是因為彼時「悲涼之霧,遍被華林」。(魯迅〈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〉)


(本資料以《現代漢服體系2.1版》為基準,並考最新資料,以「古墓仙女資訊平台」資料為主,修正該冊之錯誤。)

-------
撰文時間:2019年三月

服飾考據會因時間(考據更加充沛)而修正,本文撰文時間為2019年三月,

因精力所未能及,暫且不做細審,

若內文中已有與現今資料不符者,當以考古學界最新資料為標準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雪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