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46955651_1924283567691527_7593339425837285376_n.jpg

(一)前言

  ——漢服,即漢民族的傳統服飾,自「黃帝、堯、舜,垂衣裳而天下治」始,直至明末清初,一直為華夏民族主要服裝特徵。至剃髮易服,延續三千多年的漢服終於停滯、斷代,至今三百年。

 

  華夏,有服章之美謂之華,有禮儀之大故稱夏。
  有言云:「華夏復興,衣冠先行;始於衣冠,達於博遠」。此些諸多,是漢服復興十餘年來,同袍之間朗朗上口的字句。而如今,「衣禮協行」,我想更應是致力所向——既有衣冠之形,亦有行止之神。

 

  漢民族的傳統服飾,三千多年來演變出了許多的款式,如同現今服裝流行一樣,隨時代變換。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風格,兼容並蓄。其中最顯著的特徵為「右衽」(開口向右,左襟掩右襟)及「中縫」(上衣胸前和背後的垂直縫線,表示為人正直)。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一

  「豈曰無衣,與子同袍」。服裝斷代後,每每我們總欽羨著日本的大和民族有和服、琉球民族的琉服(琉裝)、韓國的朝鮮族有韓服、越南有奧黛,或是不論東西方,其他民族或國家皆有著自己的服飾。唯獨漢人以滿族服飾為自己的衣裳,又有見取不出自家服飾,而以西裝現身。

  漢文化流傳久遠,有詩書、文物建築,獨獨缺乏服飾,它們被陳列在博物館中,而人們還以為電視劇裡花稍的古裝就是先祖的衣裳。

  如今,為了找回自己的傳統,找回自己的身份,越來越多人努力著,讓漢服重回大街之上,重拾世界的眼光。

 

(二)常見漢服上衣辨析——衫襦襖

 

  衫、襦在過去漢服復興初期,資料欠缺研究不足之下,遭到誤用,以至於如今大多數剛接觸漢服者,依循商家錯誤稱呼,誤將「衫」稱作「襦」,此篇介紹在不列入少數特例之下,簡易分辨「衫」、「襦」、「襖」之差異。
  襦襖區別以「襦為分裁、襖為通裁」為主要方式,衫襖形制基本相同,今以前者單層、後者複層做為區別。

 

  衫的存在年代可分為兩段,第一段時期約落在「新朝至南北朝」(從新朝開始出現在《衣物疏》*中),此時的衫為分裁(有腰襴),形制與襦相同,顏色為白,單層並貼身穿著。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二

  第二段時期大約落在「唐朝至明朝」,此時的衫為通裁(無腰襴),單層並且衣身兩側開衩,顏色不拘,衫襖穿著順序可逆。概念上等同於現代西式衣物中的T恤。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三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四

(明制,豎領對襟大袖衫,攝影/雪蝶、模特/靜淵)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五

(宋制,直領對襟衫,攝影/羅勻蔚、模特/雪蝶)

 

  襦主要存在於「先秦至唐朝」,分裁(有腰襴),顏師古《急就篇注》上說;「短衣曰襦,自膝以上。一曰,短而施要*者曰襦。」

  襦的衣身兩側不開衩,長不過膝(過膝稱作「長襦」),有單層也有複層,穿在衫之外,可作為冬衣或外套使用。

  由於北朝引入了胡服元素,後期溶入中原服飾系統並成為主流,開始出現通裁衣襬開衩的形制,衫子從分裁變成通裁,襦也被襖取代。至唐,仍有襦,已少見;至宋,分裁衣物雖仍可於宋代敦煌壁畫中看見,但「襦」一詞已消失。

  故而常見人誤稱唐宋服飾為「襦裙」,實則應做「衫裙」、「襖裙」。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六

(仿甘肅花海畢家灘文物,攝影/羅勻蔚、模特/雪蝶)

 

  襖的主要流行年代為「唐至明清民國」(以漢服體系而言則至明末清初。清後服飾斷代。),款式與後來的衫重複,為通裁,多為複層或夾層,做冬衣使用。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七

(明制,豎領大襟長襖、馬面裙,攝影/王道明、後製/雪蝶、模特/雪蝶、蘭蘭)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八

(明制,直領大襟衫,攝影/雪蝶、模特/東籬)

 

(二)常見漢服下裝辨析——褌袴裙

  以女子服飾為例,現代漢服穿搭(不分朝代)最常見為「衣裙」,又宋代文物畫像中常見褲子形象,使許多人誤以為只有宋代女子才會有衫褲搭配,實際上褲子的存在時間並不短於裙子。然而一般而論,褲不外露,並因應現代氣候與環境,裙之下未必需要再多加一至三層褲子,故於漢服復興途中較易受到忽略。

 

  褌(讀音「坤」),即合襠褲,絝(又做袴,讀音「褲」),即開襠褲。

  在過去無論漢服研究/復興者中的「考據派」,又或者文物考古學家,各方資料當中由於資訊傳遞偏差與資料不足,常見有「古代褲子皆開襠」一說,如《戰國策.燕策三》中有:「軻自知事不就,倚柱而笑,箕踞以罵」,其中「箕踞」指雙腿岔開前伸而坐,隨意而不拘禮節*,訛傳之所以失儀,乃因古人無褲僅有裙子,雙腿岔開時會露出生殖器,是為無禮及對人鄙視。

  上述之論點,今已被證實錯誤,合襠褲存在年分早於戰國,出土文物最早可溯及西周。

  褌絝並行,其中褌為必要品,絝則主要為保暖用,可隨季節搭配。

  絝或有單層、或有夾層,其開襠用途即在此——為避免夾棉絮時造成胯下衣物堆積不適。而天氣炎熱時可單穿長褌,或內穿犢鼻褌外穿單層絝。

  另有一「襠」為亦為合襠褲,但褲子兩側開衩*並有一對褶子,為裝飾性衣物,不可單穿。現有資料中顯示襠僅存於宋代,故又有一說,此類合襠側開衩褲應為三襇裙,於畫像中誤判為褲子。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九

 

 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

(宋,褌)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一

(宋,絝+襠,攝影/Chung Yu Lin、模特/雪蝶)

  漢服體系中裙子種類繁多,如「破片裙」、「百疊裙」、「馬面裙」、「兩片裙」、「三襇裙」……等,每一大項目之中又有許多細節差異,隨時代與流行變化。

  現代常見漢服裙子應為馬面裙與百疊裙,前者盛行於明代(以中國服飾史觀之可延續至清末民初),後者盛行於宋代。然於漢服復興初期,資料不足,製作上採用現代一片式褶裙,並通行於整個現代漢服體系——而此一大疑點為,三千多年的歷史中,服裝不可能一成不變,既有衣衫之更迭,又何來裙褲之固定──直至近一兩年,才開始有更多形制的裙子為人所知。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二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七

(兩片裙)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八

(三襇裙,攝影/雪蝶、模特/靜淵)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三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四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五

(仿花海畢家灘破片裙,攝影/Chung Yu Lin、模特/雪蝶)

《玉生煙》第一期:知識專欄(圖)圖十六

(四破裙,攝影/徐行、模特/雪蝶)

-------

撰文時間:2018年八月

服飾考據會因時間(考據更加充沛)而修正,本文撰文時間為2018年八月,

因精力所未能及,暫且不做細審,

若內文中已有與現今資料不符者,當以考古學界最新資料為標準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雪蝶 的頭像
    雪蝶

    浮雪憑花空醉蝶

    雪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